捂出“有毒”玉米
很多商贩均这样卖玉米 玉米在塑料袋的“保护”下保温
从2008年1月1日起,食品包装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所有食品用塑料包装袋必须标注“食品用”字样,以及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食品安全许可标志“QS”和编号,没有该标志的塑料袋不能随便装食品了。但在此规定颁发1年多后,在长春街头却随处可见蒸煮玉米的商贩,使用无任何标志的塑料袋来接触玉米。
“新煮的苞米,又黏又甜了!”每年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就会出现不少卖熟玉米的小摊,有些商贩为了保温和防尘,便在锅内放入一个塑料袋来装玉米。望着装在袋中的玉米,有些市民不禁提出疑问:塑料袋不宜装高温、含油食物,否则会产生有害物质。那么装入塑料袋中的玉米,在高温蒸煮后是否可以食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场踏查
卖煮玉米的商贩随处可见
玉米是东北的特产农作物之一,一直深受群众的喜爱。每当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在长春市各街头、小巷、早市、夜市卖煮玉米的商贩比比皆是。
“新煮的苞米,2个3元喽!”走在西安大路64路(人民广场)公交车站点附近的人行道上,叫卖熟玉米的商贩随处可见。一个小推车,上面放着一个炉子,烧红的炭火上有一个铁锅,铁锅内放着水和玉米,然后有一个大塑料袋扣在锅内。当有人掏钱购买玉米的时候,商贩就打开塑料袋取出玉米,然后再拿一个小塑料袋装上交给购买者。
煮玉米两次接触塑料制品
在整个购买与销售的过程中,玉米有两次和塑料制品接触的机会。第一次是在蒸煮时,商贩用塑料袋将玉米扣上;二是在销售时,商贩用塑料袋装上玉米卖给购买者。
昨日,记者随机在一商贩处买了1穗玉米,商贩接过记者手中的钱,非常熟练地掀开了锅内和玉米一起蒸煮的大塑料袋,在记者选了1穗玉米后,商贩在1只手上反套着1个小塑料袋,将记者选定的玉米拿起,另一只手拎起套玉米的塑料袋拉口,随后将玉米递给了记者。在记者接过玉米后,商贩又将锅内的大塑料袋袋口扎紧,刚才解开塑料袋后散发的蒸气,在袋口被扎起的时候也消失了,玉米又一次被扣在了大塑料袋内。
专家解读
遇高温会产生有害物质
记者从有关部门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市场上人们普遍使用的塑料袋其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由于聚氯乙烯的性能差,加工成薄膜时必须加入大量的增塑剂和稳定剂,而这些添加物大多是有毒有害的。
当烫热的食物放进塑料袋中时,塑料中的有毒成分就会很快挥发出来,从而对食物造成污染,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为了减少对群众身体的伤害,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07年便下发《关于开展食品用塑料袋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的公告》,公告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食品用塑料包装袋必需标注“QS”和编号,没有该标志的塑料袋不能随便装食品。
群众食用应谨慎小心
在高温下用塑料袋蒸煮玉米,并用没有任何标志的塑料袋进行包裹,是否会对群众的身体产生伤害?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吉林省塑料研究院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门春江。
门春江说,目前长春市场上的塑料制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聚乙烯为主制成的塑料袋(PE塑料袋),一种是以聚氯乙烯为主的塑料袋(PVC塑料袋)。一般情况下,PE塑料袋的熔化点是在150℃左右,熔化的物质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的毒害。但是如果使用PVC塑料袋,当食物温度达到60℃以上,PVC塑料袋就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这是因为使用聚氯乙烯制造的塑料袋,为了降低成本,会在其中添加滑石粉、碳酸钙等物质,任意更改塑料袋的颜色和透明度,而这些是人体所不需要的物质。
门春江对记者表示,普通群众没有辨别这两类塑料袋的能力,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查看和食物接触的塑料袋是否有“QS”标志,尽量不要使用和接触无标志的塑料袋,更不要食用用此类塑料袋包装的食品,谨防给身体带来伤害。
原因调查
使用塑料袋
有四大原因
记者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走访时发现,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在街边玩耍的孩子,以及身着华丽衣衫的俊男靓女,都曾在街上购买过煮玉米。记者注意到,这些市民都在用商贩给的小塑料袋裹住玉米食用。经过走访记者发现,在上下班的高峰期间,有不少市民都在路上买上1穗玉米食用。
为何要使用塑料袋呢?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询问了几名卖煮玉米的商贩。其中1名女商贩说,入秋后街面的风比较大,灰尘也多,用塑料袋主要是为了防尘;另外,塑料袋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再有,因为塑料袋价格便宜,使用周期比较长,可以说是物美价廉;还有就是塑料袋是透明的,购买者可以直接看见正在锅内蒸煮的玉米。
本组稿件 记者 崔颜锋/文 王振东/摄